顾海良:为什么说《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19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马克思把主要精力用于研究政治经济学,并创作划时代巨著《资本论》。1857年到1865年,马克思为《资本论》写下了三个手稿。马克思于1867年出版《资本论》第一卷,晚年继续创作《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马克思逝世后,《资本论》第二、三卷经恩格斯整理编辑,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
《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也是理解马克思与世界关系的“圣经”。这句话出自恩格斯为《资本论》第一卷英文译本所写的序言。这个序言写于1886年11月,这时离1883年马克思去世已经过去三年,离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出版已经过去近十年。恩格斯对《资本论》第一卷所做的“《资本论》在大陆上常常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评价,就是根据这一时期欧洲工人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特征和趋势而做出的。
*本文选摘自《马克思与世界》,作者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顾海良教授。
1983年3月,美国学者保罗·斯威齐在为《每月评论》撰写的题为《马克思逝世后一百年的马克思主义和革命运动》的社评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一门社会的和历史的科学,另一方面它是一个改变世界的纲领。”在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中,他对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这个观点做了极其详尽和深入的论述,而且实事上,这个观点是他们在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工作的前提,他们毕生的任务是给社会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运动当顾问。
马克思赠给约翰•格奥尔格•埃卡留斯的《资本论》德文第一卷第一版,上有马克思的亲笔签名。
几乎与此同时,另一位美国学者罗伯特·海尔布隆纳在题为《马克思主义:支持与反对》的小册子中也提到,“为什么历经沧桑,马克思的《资本论》仍然以一种斯密的《国富论》——尽管两者同样充满了非凡的洞察力——所不具备的方式与现时代发生着密切的关联。”这不仅是因为与斯密的著作相比,马克思的著作更具现代性,因为马克思的著作强调了技术和危机以及社会张力,在根本上,还因为“《资本论》承担起一种在斯密或是在其他任何人那里并无先例的任务,那就是在《资本论》的副标题中体现出来的任务——政治经济学批判。这种批判从人们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体系的误解开始,他们还没有学会透过这个体系的表象去看问题,仍然停留在这一个体系的外在表现的层面。马克思的第一个目标是说明我们用来解释社会的日常概念,比如劳动和资本的概念,事实上只是对具有欺骗性的外在表现的概括,如果我们打算去理解社会存在的真实过程,我们必须学会去穿透这种外在表现。我们阅读《资本论》,不只是为了发现资本主义是如何运作的,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的解释尽管非常精彩,但也必然存在不足,我们是要学习资本主义是什么,这是一个迄今为止仍未被提出,但却被马克思以一种深刻的和令人难忘的方式做出了解答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马克思生前只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不同程度地完成了《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以及第四卷的手稿。第二卷和第三卷是由恩格斯于1885年、1894年编辑完成的。
《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出版后,马克思就在考虑修订和出版《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1871—1873年,第二版分九个分册出版。和第一版相比,第二版不仅在篇章结构上做了变动,而且在理论阐述上也做了修正。在篇章结构上,马克思把工资理论从原先的第五章中独立出来,并把原来的“章”改为“篇”,形成了七篇二十五章的结构。在理论上,马克思取消了原先对价值形式的“双重叙述”,价值形成部分几乎全部被改写了。以后,恩格斯又根据马克思的遗愿,出了《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三版(1884年)和第四版(1890年)。后来《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版成了最通行的版本。马克思为《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劳作。马克思曾经提到,经由他本人修订、校改的法文版,“增加了一些新东西,而且有许多问题的阐述要好得多”。法文版在原本之外有独立的科学价值。法文版分册出版于1872年9月到1875年11月。
马克思于1872年2月至3月间致《资本论》法文版译者约瑟夫•鲁瓦的信,内容谈及翻译及出版事宜。
马克思晚年还在积极准备第三版的修订。1883年马克思去世后不久,恩格斯最后负责出版了《资本论》第三版。现在通行的《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四版是由恩格斯于1890年最后定稿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从德文第一版到第四版,无论是在结构上、内容上,还是在有些理论问题的阐述上都有一些重要的变化,甚至一些被称作“基本原理”的理论也做了多方面的新的阐释。马克思并不认为《资本论》德文第一版阐述的原理就是“绝对真理”,就是不能更改的、不能补充的。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如果马克思也像恩格斯一样活到1895年,他一定还会对《资本论》第一卷做出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新发展的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和补充。《资本论》最为真实,也最为生动地说明马克思经济学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学术精神。
《资本论》是马克思长期参加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掌握大量实际资料和思想材料,批判的吸收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英法古典经济学基础上创作的一部巨作。它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是参加阶级斗争的科学实验的结果。但是,不要忘了,《资本论》这一巨著,也是在研究大量客观资料和思想材料、批判地吸收人类文化特别是当时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学遗产的基础上产生的。
《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趋势,阐明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向共产主义公有制过渡的历史必然性。这个理论到现在仍然有意义,并不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而无效。2008年,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提出的99%和1%的对立情形,非常形象地印证了马克思当年所讲的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积累和贫困积累造成两极分化的状况。当99%的人的贫困同1%的人的财富之间形成严重对立时,社会不公正、不公平,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社会弊端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基本规律,尽管在形式上有多方面的变化,但在本质上,仍然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
《资本论》在工人阶级中传播,吴宪生,2018年,油画
《资本论》是政治经济科学文明的成果,它所提供的政治经济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对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都有着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有很多学者运用《资本论》基本理论来解决经济全球化的问题,特别是研究生态问题,甚至演绎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对利润的追求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因为资本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必须要通过有形的资本来占有那些“无价值”的自然资源,把自然资源资本化和对象化,资本的逻辑是造成生态文明破坏的根源。
《资本论》不仅是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而且也是马克思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最重要的著作。在《资本论》中,唯物史观不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得到了深入的发展。《资本论》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总体理论,是马克思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其理论体系,是反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最完整的著作。
《马克思与世界》
顾海良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年5月
一个多世纪以来,由马克思点亮的唯物史观的思想火炬,驱散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迷雾,至今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本书有力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于世界、于中国之生命力,即不同于思想史上其他重要的哲学体系,马克思及其思想不是止步于解释世界,而是强调改变世界,为世界不同国家的发展指明路径和方法;而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解,恰恰成为中国探索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关键。本书注重梳理马克思思想的演进过程,通过对《资本论》等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哲学、政治经济学概念的思辨阐释,重新发现19世纪70年代后马克思思想发生的重大变化:在肯定世界历史统一性的同时,马克思科学地预见到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历史条件的差异性会推动世界各国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全书文风精悍、结构丰富、论证严谨,为我们重新“走近马克思”提供权威指导。
延伸阅读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图书
2018年“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选题”
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走近马克思”小丛书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走近“千年第一思想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特邀请国内马克思主义领域知名学者撰写了“走近马克思”小丛书。该套小丛书第一批包括《马克思与我们》《马克思与信仰》《马克思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与世界》,分别由孙正聿、陈先达、陈学明及顾海良撰写。丛书不仅体现了几位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传播强烈的担当意识、宏阔的思想境界、深厚的理论情怀和不懈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力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该套小丛书篇幅适中、文字简洁、论述细致入微,旨在带领每一位普通读者走近马克思、了解马克思、熟悉马克思,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感悟马克思的思想力量。
“北京市党员干部的推荐书单”
马克思传(第四版)
本书是英语世界最权威的马克思生平、思想研究文献之一。它的最大特色:一是详细剖析了以往不为人注意和重视的后来发表的马克思的思想文献,如马克思的几大本经济学笔记;二是深入细致地刻画了马克思一生的生活、工作和理论研究经历,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况和资料。书中所提供的新资料对我国学界正在盛行的马克思著作的版本和文献研究,无疑有重要参考价值。
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典藏版
该译丛作者多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颇负盛名的学者,丛书先后被评为“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全景式呈现了国内外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发展潮流。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
该套丛书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理论困惑,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思想政治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具有较强创新性和重要学术价值的观点。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
“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系列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启动的重点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第一辑50种已于2015年出版完成,第二辑计划有50个选题,集中展示我国马克思主义优秀研究成果,希望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术出版的新境界。
-END-